“三品”战略助推鹤峰茶产业转型升级

 

近年来,鹤峰县作为全国重点产茶县,通过增品种、强品质、创品牌的“三品”之路,着力推动茶叶产业向绿色有机富硒的高端方向转型升级,努力将茶业建设成为“立县之本、强县之柱、富民之根”。

调整结构增品种

近日,记者走进鹤峰盛产茶叶的大镇——走马镇,一望无际的茶园映入眼帘。

“我们以前只加工绿茶,后来发现不同地区的人对不同品种、口感的茶有着特殊情怀,我们立马调整结构,增加了茶叶品种。”走马红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。

茶叶是鹤峰农民增收、企业增效的支柱产业。该县借“一带一路”建设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东风,依托企业建基地,选择适合该县栽培的国家级茶树品种和本地特色良种,让多样性的茶产品与市场及时对接。瞄准市场需求调整结构,加大茶产品多元化开发力度,推动了茶叶向有机富硒的方向升级发展。

该县在坚持稳定面积、提高效益的前提下,进一步优化茶产业结构,不断调整茶树品种,优化茶园结构,改造老茶园,提高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比例。同时,以市场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为突破点,多元化开发红茶、黑茶、黄茶、白茶以及特种珍稀茶,扩大名优茶生产比例,使品种布局向调优、调特方向发展。2016年,全县茶类结构为绿茶70%、黑茶20%、红茶10%。

截至目前,该县共有富硒生态茶园35万亩。2016年,实现茶叶产量2.65万吨,农业产值7.6亿元,综合产值25亿元,外贸出口930万美元。

严格监管提品质

“药水没打了,茶越种越多,环境更好了,我们致富的路子多了。”邬阳乡小园村村民蔡辉敏说,“以前村民为了图方便,经常会给茶叶打药水,现在监管力度大,茶叶市场也好,大家都自觉不用农药。”

今年6月19日,《人民日报》报道了邬阳乡严格监管提升茶叶品质的做法:“360度旋转摄像头,实时传输茶园温度、湿度、光照、空气质量的物联网检测设备。在同属武陵山片区的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,当地有机硒茶茶园里的现代化技术让人忘了这是大山深处。茶叶生产加工完成后,用手机扫一扫包装上的二维码,可以通过视频查看茶园及生产车间的实景,追溯单袋产品的生产田块、采摘农户和加工时间。”

该县始终坚持把茶叶质量安全作为一项重大措施来抓,严保茶叶质量安全关,争创全国有机茶示范基地县,努力打造全国“茶园不打化学农药”第一县。在全县推广农业、物理、生物措施防治病虫害,在细杉、龙潭、大溪等村建立茶园绿色防控示范点,在走马、太平、铁炉等乡镇设立5个茶园绿色农资专柜,严控化学肥料及农药使用,提高茶叶品质。

如今,该县有机认证企业已达10家, 7家茶企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,骑龙公司还与中南民族大学合作,建立了来源可查、去向可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。

拓宽销路创品牌

“鹤峰茶有了名气,不仅让更多人品尝到我们的茶叶,更让我们这些茶农得到了实惠。”邬阳乡骑龙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说。

2016年,该县新增“官鼎”“雀语春”两个湖北省著名商标;完成《硒茶之源,湖北鹤峰》专题片的拍摄,在鹤峰县电视台、长江云等媒体广为播放;恩施硒茶·鹤峰茶进高校活动在中南民族大学成功举办。

在第四届中国茶叶博览会上,“鑫丰牌邬阳白茶”“官鼎绿茶”被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分别评为“优秀品牌”和“极具发展潜力品牌”;在“女儿城杯”恩施硒茶第二届茶王大赛中,该县选送17只茶样参评,获一金七银的好成绩。此外,“骑龙”“土司黑茶”等鹤峰茶在恩施硒博会上大放异彩,吸引了众多消费者。

近年来,该县积极组织茶叶企业参加各类茶事活动,拓宽产品销售渠道,打响品牌战略,提高经营效益。随着由注重基地发展向主攻加工品牌转型,该县茶叶产业逐步实现了由量到质的飞跃。下一步,该县在继续扩大茶园面积的同时,进一步整合茶叶品牌,争创“全国有机茶基地示范县”,让茶叶产业成为鹤峰县的第一张“名片”。